近日,位于兴化市大营镇屯军村公交站台旁的一座生态公厕完成土建施工。与以往公厕不同,这座公厕旁建有一口凸起的“井台”,打开盖板,可见一米多深的“井眼”,该“井眼”与地下封闭的多格化粪池相连。大营镇生态环境工作负责人李兴权介绍,粪便在化粪池内发酵形成沼液,随后流入“井眼”,村民可打开井盖提取沼液,用于菜园施肥。化粪池箱体为整体结构,容积约4立方米,埋设在厕所后方。
屯军村共建有4座生态公厕,目前土建部分已全部完工,后续将增设保洁储物间、洗手池,并在蹲位旁加装扶手等无障碍适老设施。“现在上厕所方便多了,既省了家里的冲厕水费,还能利用液肥给菜园施肥。”前来参观的村民束有华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大营镇启动生态公厕建设,在屯军村等4个村开展试点,共建设17座。每座公厕长7.2米、宽4.5米,建筑面积32.4平方米,造价约为7.8万元。
目前,大邹镇沈五村的生态公厕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厕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技术,粪便污水经过15至20天的发酵和降解,可转化为清澈无味的优质沼液,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能直接用于农田施肥,真正实现“污水变宝、环保惠民”。
“以前买化肥一年要花三四百元,现在用免费的沼液肥田,效果又好,村里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沈五村村民查建明提着刚接满的沼液桶,快步走向自家的小菜园。
为管护好生态公厕,沈五村制定了详细的日常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保洁、定期巡查,保障公厕环境整洁、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村民共同爱护公厕的意识。
大邹镇今年实施的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覆盖沈五村等6个行政村,总投资超过500万元。除新建2座一体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4座标准化公厕外,该项目还对50余座现有公厕进行了污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住户分散、常住人口较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仅成本高,而且利用率低。建设农村生态公厕,在方便村民如厕的同时,实现粪污资源无害化利用,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兴化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周日圣表示。
据悉,兴化市出台的“农村生活污水三年治理方案(2024—2026)”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原则,指导各乡镇充分利用已建的微动力治理设施,推动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优先采取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立健全污水收集、转运、利用和处置体系。
自2023年起,该市将生态公厕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分步推进实施。目前,该项目已在沙沟、千垛、陈堡、中堡、大邹、钓鱼、永丰、合陈等乡镇落地,计划累计建设该类公厕170余座。(唐春杰 顾佳 顾日升 徐艳 孙文娟 张清)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