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舆情回放 > 溱湖湿地观测到8种猛禽

溱湖湿地观测到8种猛禽

时间:2015-02-04 14:21  来源:泰州日报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苍鹰、灰脸鵟鹰、凤头蜂鹰、红隼、普通鵟、鹗、斑头鸺鹠、短耳鸮

       近2个月,景区观察到的猛禽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成,首次观测到灰脸鵟鹰

       凭借尖锐的爪子和特殊的猎杀能力,猛禽一直处于鸟类食物链的最上端。寒冬季节,在溱湖湿地,景区候鸟监测点工作人员首次观察到灰脸鵟鹰。目前,湿地监测到的猛禽为苍鹰、灰脸鵟鹰、凤头蜂鹰、红隼、普通鵟、鹗、斑头鸺鹠、短耳鸮,共8种,总数有数百只。

大鸟追逐麻雀,原来是灰脸鵟鹰

       几只麻雀凄惨地叫个不停,一只黑色的大鸟尾随其后追逐……上周一的中午,在景区观鸟屋,工作人员钱捷举着望远镜,观察冬日的芦苇,无意中发现了这一难得的场景。

       “成片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几十只麻雀嬉戏其中,充满诗情画意。”钱捷说,突然从远方飞来一只黑鸟,在芦苇上空盘旋,大约等了三四分钟,突然来了一个疾速俯冲,成群的鸟儿四处惊飞。不过,黑鸟速度太快了,一只麻雀躲闪不及,成了它的战利品。

       黑鸟上体为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钱捷正巧拍到几张照片,对照鸟类图谱大全辨别,原来是灰脸鵟鹰。在鹰科鸟类,景区已监测到苍鹰、凤头蜂鹰,灰脸鵟鹰还是首次发现。灰脸鵟鹰在本地多为旅鸟,可能经溱湖过境,将迁徙南方越冬。

       据悉,灰脸鵟鹰又叫灰面鹞,为隼形目鹰科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繁殖于俄罗斯、日本和朝鲜,越冬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以鼠类、小鸟等为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近期猛禽增多,成为景区“新宠”

       这几天,在溱湖风景区旅游的游客,喜欢看成群的鸥鸟在水面逮鱼。偶尔,看到猛禽红隼袭击鸥鸟,一些摄影爱好者赶紧取出相机对焦,留下精彩的瞬间。

       “猛禽红隼猎杀鸥鸟,这几年在溱湖都监测到了。”景区候鸟监测点工作人员翟明亮说,红隼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和短耳鸮、斑头鸺鹠等猛禽一样,都是留鸟,在溱湖风景区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另外几种猛禽,鹗、凤头蜂鹰、灰脸鵟鹰多为旅鸟,迁徙途中经过泰州;苍鹰、普通鵟一般为冬候鸟,到了3月份将迁回北方。

       据了解,世界上普遍认为存在8条鸟道,其中3条经过中国,泰州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候鸟迁徙的中部路线。猛禽也存在迁徙行为,但被外界认知甚少。

       据介绍,猛禽中迁徙的种类并不多,尤其是大型猛禽都很少迁徙。奇怪的是,在同一种猛禽中,有的个体会长途迁徙,有的却定居一地。翟明亮说,一些猛禽过境泰州,经过东南亚,它们可以飞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越冬,有的猛禽可以像北极燕鸥一样在地球南北极之间迁徙。

       “猛禽一般来说都是独来独往的,极少数是大量活动。”翟明亮说,猛禽大多在白天迁飞,近2个月,景区候鸟监测点观察到猛禽100多只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成,这也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改善湿地生态,打造野生动物天堂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是“顶级”消费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丰富程度。溱湖湿地由于加强生态保护,捕捞、偷猎等人为干扰少,这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

       据了解,溱湖景区先后投入1.8亿元,连续实施了两期湿地恢复工程,累计恢复湿地近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450多万株、水生植物130万多株,恢复本土绿地近30万平方米。良好的湿地环境,吸引了众多迁徙水鸟前来栖息,并使本地土著物种稳定繁衍,为猛禽提供了重要食物来源。

       根据溱湖湿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观测和统计,溱湖湿地今冬候鸟种群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扩张。根据发现频率和观测到的规模来看,种群数量也有显著提高,这些鸟类包括绿头鸭、鸻鹬类、黄斑苇公式、白骨顶、黑水鸡、鸿雁、牛背鹭等。

       泰州市动物园主任、高级兽医师姚平表示,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鸟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直接反映出当地环境的好坏。而猛禽位于溱湖湿地食物链的顶端,更具有代表性。猛禽种类和数量增加,可以说明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顾俊)

编辑:蔡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