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普惠金融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模式,加快信贷转型升级,加速信贷产品创新,将信贷资金向“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产业以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倾斜,积极稳妥推动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7月末,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187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9.51亿元,比年初上升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82.57亿元,比年初增加6.06亿元。
强化战略引领,加速转型升级。年初,农商行出台了《姜堰农商银行2018-2020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对未来三年转型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其中,对信贷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战略层面对信贷管理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分为大对公、大零售、风险控制、后台管理四大板块,同时将科技信息部转变为科技管理部和科技开发部,为信贷管理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更为高效、便捷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战略支撑和技术支持。今年,农商行正研发并即将上线信贷全流程管理系统,力求进一步提高信贷支农支小效率。
巩固市场定位,把好信贷准入。始终把服务“三农”和小微作为首要任务,对高成长性的企业“量身定制”批量授信方案,一次性给予贷款、贴现、贸易融资、保函等表内外和本外币授信,授信期限内保证其循环使用;对列入帮扶类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主动上门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有效益的企业大力给予信贷支持;对于优质制造业客户,加快审批和放款速度,实现制造业贷款平稳增长,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重点关注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审核标准,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杜绝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加大产品创新,提高可获得性。农商行今年启动了“阳光信贷”扩面提质增效3.0工程,在原“阳光信贷”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村民百姓、小微企业等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进一步发扬老农金精神,走村入户,对基础信息再次核对确认,确保基础信息的完善性和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不断扩大有效建档面、授信面和用信率。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对泰信保、科技贷、泰州企业征信融资E网通、应收账款质押、小微企业转贷、税贷富等新产品新业务及政策性非标贷款产品的推广应用,切实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压力。截至7月末,农商行今年发放转续贷33户、2.2亿元;新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9户、3.3亿元,当前合计60户、9亿元;新增泰信保贷款11户、4550万元,当前合计23户、9100万元。(何志琴)
编辑:刘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