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特别关注 > 姜堰:让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

姜堰:让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

时间:2025-11-04 14:44  来源:新华日报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正午11点的罗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食堂里,81岁的朱方富端着餐盘走到结算终端前,微微抬脸,“滴”的一声轻响,屏幕显示“孝心卡结算成功”。“不用带现金,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才六块钱,饭菜干净又对胃口!”这顿寻常午餐,恰是姜堰用智慧打破养老壁垒、以温情填补服务空白的生动注脚。
 
       朱方富手中那张淡蓝色“孝心卡”,藏着“政府补、个人充、公益赠”的暖心巧思:个人充值100元,就能额外获得50元公益助老金,相当于每笔钱都“变了现”。这张卡不只是“饭卡”,更像一把“万能钥匙”,串联起助餐、居家保洁等9大类57项服务,500多家联盟商家遍布城区角落。截至目前,姜堰“孝心卡”发行量已超8500张,今年以来,带动老人自主购买服务达11.4万单。
 
       “孝心卡”的便利背后,是姜堰区织密的智慧养老网络。走进区社会福利院,87岁的陈爷爷从床上翻身时,枕边的智能传感器瞬间触发提醒,护理员李姐的手机在10秒内就收到了消息。作为泰州市首家“智慧养老院”,这里的细节处处藏着科技温度:智慧厨房里,自动洗菜机快速清洁食材,控温蒸烤箱精准把控火候;康复区的智能艾灸机器人,能根据老人体质调整参数;所有数据实时直连家庭医生,让健康监测更及时。这个智慧养老平台不仅让服务响应速度提升60%,更实现了养老资金“拨付可追溯、风险可预警”,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老人心坎上。
 
       科技为养老提效,温情才是养老的底色。罗塘街道彭垛社区爱心食堂里,厨师长丁维正给85岁的钱万选盛冬瓜丸子汤:“钱爷爷有高血压,这汤特意少放盐。”食堂会根据智慧平台同步的老人健康数据调整菜单——高血压高发季多做芹菜、菠菜,糖尿病老人多配杂粮饭、蒸南瓜。食堂还以“1个主食堂+N个社区助餐点+1支送餐队”的模式,为失能老人上门送餐,至今已服务4.9万人次。
 
       居家老人的安全感,来自姜堰持续推进的“安心居家”行动。俞垛镇刘根才家的卫生间里,新装的米白色扶手牢牢固定在马桶旁、淋浴区,地面铺着防滑垫,墙面上的紧急呼叫按钮触手可及。“以前洗澡总怕脚下滑,现在有了扶手,心里踏实多了。”刘根才说。近年来,姜堰已完成近3000户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从“银发馨居”全屋系统性改造,到扶手、防滑垫等单点升级,方案依据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定制。
 
       如今的姜堰,“养老”正加速向“享老”转变。一张“孝心卡”打通服务壁垒,一套智慧系统守护健康安全,一顿热乎饭温暖独居时光,在15分钟养老服务圈里,科技的精度与人文的温度相遇,正为越来越多老人编织起“不远离家庭、不变换环境”的幸福晚年。(于严乐)
 

编辑: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