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淤溪镇做强资源整合链、加持数智赋能链、延伸产业协同链,以“三链”赋能引领农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资源整合,“碎地生金”。“集体领种、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专业托管”,着力破解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难题,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推广“稻+豆+油”轮作,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新桥村率先整治土地110亩,首季产量达3.2万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土地利用率提升40%。潘甸村建成600亩高标准农田,每年增加管理服务费3万元。通过多维轮作,亩均产值提升30%,生产成本降低15%,季季都有好“丰”景。“村集体牵头、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统一出租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保底租金+收益分成”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周庄村将10户农房统一出租给千垎田园旅游公司,打造“春花秋月”“朝花夕拾”主题民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带动8名村民就业。
数智赋能,“藏粮于技”。引入金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及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协同作业,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创新“统一供种、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全链条服务模式,降低生产成本15%;“科技+农业+研学”,构建育苗、种植、采摘、储运、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打造3000平智慧连栋大棚区,设置五彩果蔬采摘区、数字农业科普区、果蔬批发零售区“四区联动”体验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采摘服务品质化、研学体验场景化、产销对接一体化。靳潭村依托200亩园区,通过“四区联动”,带动就业50余人,实现人均月收入1200元。水产基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生态循环,部署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温、溶氧、pH值等关键指标,精准调控养殖环境,零投饵、零用药。2024年,年成鱼产量达260万斤,年产值突破1700万元。
产业协同,“集群赋能”。成立湖村一体化公司和鲍老湖联盟党委,吸纳38名青年进入人才库,选拔22名骨干压担培养。镇主要负责人带队赴苏州阳澄湖、常州天目湖等地学习,对接科研机构提升技术能力,选派5名镇村干部担任强村公司管理层,10名“特种青年”挂职锻炼。借助生态岛、传统古村落、省特田等创建契机,上争各类专项资金共计3000万元,打造森林氧吧及生态景观带。党委牵头、村村抱团,成功打造“鲍老湖大鱼头”品牌,带动3个参股村年分红86万元。引入区农水公司、同程旅行等资本入股,推动鲍老湖森林公园建设,实现资产资源持续增值。(杭艳 姜存义) 编辑: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