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姜堰区水利局持续发力,屡出实招,将河长制持续推向深入。
建立“多元监管”精细护水的良性机制。完善河长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485名党政河长率先治水管水基础上,公开聘请14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姜堰区河湖长制工作社会监督员”。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发挥社会多方力量,甄选26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以及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民间河长”,引导溱潼镇骨干河道沿线93名企业负责人担任“企业河长”,推选30多名少先队员担任“小河长”,邀请9名媒体记者、网站运营管理者代表担任“媒体河长”,聘请186名“五老”人员担任“银发河长”,形成多元叠加效应。
创新“智慧河湖”精准管水的数字水网。针对河湖特殊地形制约,在全省率先研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系统整合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等功能,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检“天眼”、手机APP“防线”和实时监控“地网”作用,精准监控水面保洁、长效管护、水上安全等,实现河湖管护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扮靓“幸福河湖”精致美水的生态画卷。按照“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建设标准,去年建成76条区镇村三级幸福河湖,其中市级“十佳”3条、“五星”5条;今年继续实施“幸福河湖建设133工程”,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水幸福指数。在靓水美水的同时,还创新实施区管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河长制+塘长制”“河长制+乡村旅游”、幸福河湖“积分银行”,以及“一镇一园一站”等模式,赋能做大做强“水美”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