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直播泰州 > 泰州市在京举行港口物流投资合作恳谈会

泰州市在京举行港口物流投资合作恳谈会

时间:2016-07-09 15:00  来源:泰州政府网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7月7日下午,泰州市港口物流投资合作恳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泰州市北京投资促进周系列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泰州市加快推进“港口名城”建设、全力将泰州港打造成长三角江海联运中心港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向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石克荣,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宏,中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阳,北京云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倩,北京田贸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露,中房协小城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青阳,中国进口再生资源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葛海垣,俄罗斯农业银行驻中国代表库库士金·瓦吉姆等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史立军致辞,副市长杨杰推介泰州市港口物流发展及投资合作情况,副市长张余松主持,市政府党组成员孙耀灿出席。
 
       恳谈会上,泰州市政府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泰州市交通产业集团与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陵区与中国物流有限公司分别签约。根据协议,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将优先在泰州市发展集大宗商品、快消品物流仓储、加工、配送、现货交易平台及金融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在泰州市加快构建“直挂近洋航线、承接中上游中转、横贯苏中三市、联动苏南五市、辐射苏北腹地”的现代物流体系。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拟征地500亩,在泰州港口物流园区投资大宗商品期货交割库项目。中国物流有限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海陵区投资快消品区域分拨中心项目,建设快消品储运仓库8万平方米。会上签约的这批重大项目,将为泰州“港口名城”战略的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史立军在致辞时说,泰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泰州港是长江干线25个规模以上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十一五”以来江苏沿江发展最快的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东亚港口群竞合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外联国际港、沿海枢纽港以及内联沿江港口,泰州港岸线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江海换装优势进一步凸显。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泰州港明确为江海联运中心港并开展江海联运港区示范港试点,泰州市提出了建设“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战略目标。可以预见,下一个十年将是泰州港口物流事业蓬勃发展、大有可为的十年。我们将竭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良的服务,促进签约重大项目早日实施和顺利建设。史立军还向与会客商发出真诚邀请,欢迎他们早日到泰州实地考察,寻求合作良机,共创美好未来。
 
       向宏在致辞时说,泰州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围合区域,是江苏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区,未来港口物流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诚通将发挥在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的国内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与泰州的合作深度,促进泰州港口物流发展,把泰州建设成为中国诚通在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
 
       任豪祥在致辞时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泰州市开展战略合作,正是基于中国物流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基于泰州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和干事创业的团队因素。今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把泰州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推动泰州港口物流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推动泰州“港口名城”目标早日实现。
 
       “选择落户泰州核心港区前,我们先后考察了长江流域很多地方,但与泰州谈得最融洽。这一切源于高港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交通优势和区位辐射能力,源于泰州市强烈的服务意识与发展意识。”石克荣说,汇福粮油集团计划在核心港区规划建设泰州现代粮食物流交易中心,预计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00亿元。
 
       “去泰州考察过两回,充分感受到了泰州市对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信心。”赵晓宏在发言时说,该公司将加快在泰项目的建设,确保大宗商品期货交割库项目早建设早投产。
 
       “泰州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带动作用强,真的是不可多得,特别是泰州经济发展快、政府服务优,为港口物流产业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李向阳说,该公司将加大推进力度,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为泰州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恳谈会上,库库士金·瓦吉姆、赵倩、王露、田青阳、葛海垣等与会客商先后发言,表示近期将率团到泰州市实地考察,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力争更多项目落户泰州市,进一步推动泰州市“港口名城”建设,早日把泰州港打造成长三角江海联运中心港。

编辑:黄丽萍